黛妃的全部小说 - 耽美小说 -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63

分卷阅读163

    燥了些,可呆在学堂不用干活,能跟伙伴们玩耍,最重要是比家里吃得好,不仅有rou偶尔还有糕点甜嘴,傻孩子才会想回家!

    苦逼的大人们对着沙盘中的字眼睛转圈圈,痛哭流涕,“……娃,咱们不去学堂了行不?反正那什么古秦文学了也当不了官,没用,回家,爹娘养你们,咱不稀罕蹭那两顿饭了。”

    已经沉迷学堂饭食的孩子们,坚决摇头,一副很爱学习的样子,“不要,读书有大出息,我们要努力!”

    一众爹娘辛酸泪:……

    其实大人们心酸,给自己爹娘做小老师的孩子们心中也很是苦逼的,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爹娘竟然那么笨,学个认字而已,教了五十遍都还不会,简直气到吐血。

    反正自从唐钰安排的特殊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后,整个澧城之地每天晚上,各家各户基本都是鸡飞狗跳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就拿唐家来举典型。

    按照5-50岁的扫盲年龄范围,唐家除了唐祖母和老管家,基本一个不漏的全在其列。

    何况唐家还是自家人,唐钰怎么能够不好好培养自家呢,日后所谓的古秦文可是要成为大众趋势的,所以家里的堂弟堂妹包括唐小姑,全部都送到了学堂跟着学。

    既然身为学堂的学生,自然要遵守学堂规则,完成学堂布置的作业。

    几个堂弟堂妹都有爹娘,唐小姑肯定也不能落下,她也有娘啊,所以唐祖母很不幸的一把年纪了被抓壮丁,成了小女儿的课业实验品。

    然后,唐家也就不免跟其他家庭一样,每天晚上鸡飞狗跳……

    “爹,你咋这么笨!我都教了你几十遍了,就两个字你都记不住!”

    “儿子,你,你再教一遍,再一遍爹肯定记住。”

    ”那好,我再教您一遍,这个字读獠,獠牙的獠——好了,爹你读一遍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儿子你刚才说什么来着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是憨厚老实的三房。

    “娘啊,这个字明明很好拼的嘛,gua瓜,我们吃的那个瓜呀,白瓜的瓜,你再试试。”

    “g-u-a——嘎,白嘎的嘎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娘,我们爹啥时候回来?我们想爹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鬼机灵的四房。

    “娘,你是要气死我啊!不教了不教了,我对您老放弃治疗!”

    “诶,闺女等等,娘年纪大了记不住正常,你再教一遍,娘就想学我大孙孙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“那好,我再写一次,娘您再不会,我不理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嗯……”

    这是兴致勃勃又虚心求教,却奈何资质有限的唐祖母。

    一场扫盲教育把整个澧城搞得是‘腥风血雨’,不知道‘破坏’了多少家庭和睦,父子‘成仇’……但总体任务效果确实出奇的显着。

    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快,但根基却十分巩固;大人们虽然学得痛苦,可也慢慢有进步,如果只是识字扫盲的标准,按照这种形式下去,在两年内完成扫盲任务并不困难。

    -

    而魏秉郡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返程之后,也在这个热闹的时候终于抵达澧城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魏秉郡连休息都来不及,就马上到澧王府汇报王城任务情况,所有事情都按照计划进行得很顺利,没有什么岔子,并且将路上带回来的婴儿送上。

    这个婴儿不是别人,正是本该在王城中‘体弱静养’的小王子。

    殷禹看了两眼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,觉得模样跟自己有几分相似,便不怎么感兴趣了,直接将乔玉春给叫了过来,孩子送给对方,完成交易承诺。

    乔玉春在看到孩子时眼中明显露出了神采,于他而言,这个孩子是他活着的精神支柱。

    他有些期望又忐忑,“殿下真的愿意让这孩子姓吴?”

    毕竟是王室血脉,代表的是王室尊严和脸面,真继了别人的姓,若被殷氏泉下的老祖宗知道,怕是得气得活过来。

    殷禹面无表情没说话,显然是默认的态度,殷王室那么多王子,不缺这个孩子。

    “多谢殿下成全,玉春也会做到自己说过的话,成为公子最忠臣的盾牌。”

    乔玉春欣喜抱着孩子半跪行礼,动作小心翼翼。

    不过殷禹却不允许这样一个有弱点的人留在唐钰身边,乔玉春的忠诚是系在这个孩子身上的,倘若孩子被别人拿住,对方就很容易反过来成为一把伤人的利剑。

    所以……“钰公子不需要你,既然你擅长收集消息,明日起去报道。”

    这小太监不可留在身边,但放到报刊那边却是非常不错的,报刊那边就需要这种擅长收集消息的人,知人善用乃上位之道。

    乔玉春心中自知,没有任何意见接受安排,点头领命,便识趣的抱着孩子离开。

    之后魏秉郡也安排到了相迎位置,成为了新的澧城州蔚左右手,打理澧城管辖范围内的事物,不着痕迹的将澧城彻底掌握。

    而殷禹表面上仍旧是不管任何事物的残废澧王殿下。

    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,看似平静无波的澧城,实在风起云涌的变化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
    在其余六国的国土上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南来北往的商人货物中开始多了两种稀罕的货物:玻璃和纸。

    这两种货物让人无比稀罕,那玻璃制品的美观程度丝毫不比琉璃差,其材质的酒具、食具、观赏品非常之精美,一出现就受到了士族权贵们的喜爱追捧,不惜一掷千金购买。

    而且这种玻璃来头还颇为神秘,据传闻是一个幸运的平民无意在山间碰见神鸟,那神鸟好似传说中凤凰涅盘般,退毛新生飞走之时散发的神光照在那平民携带的东西上,顿时就变成了这如水晶般剔透的玻璃!

    后来那平民便将这些玻璃到处倒卖给商人,拿着金银改头换面不知了踪影……

    也因此,玻璃珍品数量稀少,士族权贵们也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,除了大贵族,基本都被各国王室给搜罗了去,但凡哪个商队货物中有这等东西,必定赚个满盆钵,百姓羡慕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而纸这个货物虽然没有玻璃那么珍贵,但却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货物,只因这是种非常便于书写的‘布料’,对常人没什么作用,对读书人来说却是好东西。

    关于纸也有段来历,据说是一个流落到姜国定居的古秦国后人,根据先祖手记研究发明出来的。

    那古秦国据说就是秦国的先祖,原来在夏朝立国之前,秦国就已经率先立国了,只是国运不济,遇到天灾而灭亡,只余下少量幸存者活下来到处流落繁衍,曾经的繁华强身半点都没保留住。

    也因此,这会儿古秦国后人生活在姜国,发明出纸后没能惠顾秦国,反倒被姜国利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