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妃的全部小说 - 耽美小说 -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02

分卷阅读202

    仁完全不按常理出牌,只当做自己有能力遇到了伯乐被欣赏,完全没听懂士族想嫁女儿的潜台词,进了刑部之后没去提亲不说,还把刑部的人都给得罪了个遍……

    所以说,对着周世仁这种人话不能说得太委婉,必须给挑明白,不然十之八.九要搞乌龙。

    仔细考查了番对方的律**底和见解,唐钰觉得可以之后,便直接快刀斩乱麻的挑明了身份和来意,邀请对方进宫编写新的法典。

    这个周世仁没意见,编写法典更是他心中所愿,但是听到唐钰身份后,就马上变脸了,翻脸比翻书还快。

    “走!你们走,我不去了!”

    周世仁二话不说马上翻脸,直接将他们赶出了屋,连乔玉春都不例外。

    “砰”的一声关门让唐钰有些懵逼,这说得好好的,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呢?还直接轰人。

    “我看起来很讨人厌么?”,唐钰摸摸自己脸,自我感觉良好,还是芝兰玉树帅的不得不了呀。

    乔玉春也摸不着头脑,“难道因为公子是……男后这身份?”

    除了这个乔玉春想不出其他理由,周世仁就是在听见这个变脸的,对方是个固执与律法和王室祖制的人,男后这事儿现在表面没人说,但还是有不少朝臣心里不赞同的,以周世仁的性格很有可能是这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唐钰点头赞同,他也觉得估摸有这个原因吧,毕竟他不认为王后的位置有多稀罕,可对古代人来说却是意义非凡。

    不过他觉得应该没这么简单,以周世仁对律法的重视,不至于为了他这个身份就放弃理想心愿,应该还有其他原因。

    首次上门从相谈甚欢到吃闭门羹,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转折让唐钰有点措不及手,但好在他有心里准备,自古有才之人多傲世,少不得有几分独特脾气,碰点灰,被拒绝几次不是稀罕事。

    古有刘备三顾茅庐,今儿他唐钰也能效仿一二。

    只是回头把这事儿跟暴君一说,暴君脸色有些不怎么好,他什么都可以忍受和宽宏,唯独唐钰这里不容退步半分,怎舍得自己的人去受人气。

    “下次孤去。”

    殷禹不待唐钰反对,直接做决定。

    其实他并不是太喜欢像周世仁这种有些恃才傲物的人,没有周世仁他同样可以找其他人来编写法典,其实人才虽然重要,但有时候也不值钱,他们并非这人不可。

    只是殷禹清楚唐钰做下的决定不会轻易改变,唐钰想留这人,他便不会反对。

    只是让唐钰去三顾茅庐这事儿他也是不答应的,既然这是钰给他找的人,那自然该他亲自前去。

    “主子去也行,但我还是要跟着,宫里太无聊了……”

    唐钰没争执,暴君去也更显诚意,日后周世仁也会对暴君更忠心,但是他也要出去,他这人根本在宫里宅不住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殷禹点头,笑容宠溺。

    不过说去也不是马上就能去的,殷禹先让人下去再细细查周世仁的底。

    就像唐钰猜测的,他也不认为周世仁只是单纯的因为男后身份,这跟周世仁对律法的理想固执有驳论。

    唐钰虽然之前已经让人查过周世仁了,但由于古代技术所限,短时间内查到的消息自然不会太全面,只是能够大概判断对方是否威胁而已,更细致的东西,就得等待花时间彻查。

    在结果出来之前,唐钰也没闲着,在系统购买了本后世的出来研究,这可是后世华国的根本**。

    因为时代国情不同没办法照搬使用,但是可以参考一二,毕竟这可是经过几千年沉淀出来的知识,很多系统律法已经完善了,对现在的秦国律法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和学习价值。

    暴君如今治国是本着‘以民为本’的方针,与后世华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谋而合。唐钰作为红旗下长大的,自然也更加偏向让秦国走这种社会主义特色道路。

    虽然后世的社会仍旧存在许多漏洞和不好的地方,但在唐钰看来,比起权贵和资本,以名为本的道路才是真正有远见、以及能够长久走下去的。

    古话说得好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人民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-

    而在唐钰为律法这事儿绞尽脑汁的时候,远在千里之外,江汉奕也在为让赵国索赔而想办法。

    尽管对着自家王兄他的智商比不过,被兄长玩得团团转,可能够被秦王选中,江汉奕本身自然不可能是吃素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出了殷禹这个意外,现在秦国王位上坐的人绝对是他。这就是传说中的既生瑜何生亮,私底下江汉奕心中可没少生出这种悲叹。

    既然在秦国没能大展神威,那他当然要在别的地方找安慰来满足自己受挫的心灵,比如说庸碌的赵王身上。

    ******

    比起老秦王的老谋深算,赵国的赵王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儿。

    秦国素来骨子里争强好胜,以彪悍闻名,先祖乃是苦寒之地出来的部落,因此无论是王位的竞争,还是其他,都以强者为尊,以能者居之的理念行事。

    而赵国则恰恰相反,更注重嫡系传承,不管嫡系王子能力如何,只要不是傻子,王位就只能嫡系坐;百姓整体民风也比较柔和,说直白点就是没啥血性,贪图安逸。

    所以数百年发展到现在,赵国自然就比不得秦国强大,日渐衰败,当今赵王就是个酒囊饭袋。

    可偏偏这个酒囊饭袋没脑子还贪心,被秦二王子稍微游说,眼馋对方许诺的城池疆土,就爽快的同意了对方借兵请求,参与到了秦国的王位之争当中。

    这简直不可谓蠢到家,七国虽然纷争多年,动不动就打架,私下里搞各种小动作,但基本都默契不会去参与别国的王位之争,因为一旦不成功,这就将成为别人出兵的理由。

    秦国本来就比赵国强盛,赵王没骨气,江汉奕抵达赵国问罪,还没怎么发力,对方就妥协表示愿意赔罪了。

    鼓足力气准备大干一场的江汉奕:……老子心中有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

    不过赵王可不知道他心中的郁闷,面对气势汹汹来问罪的秦国队伍,是吓得心肝胆颤。

    殷禹对外宣称的是赵国图谋不轨,杀了殷王室十数位王子和秦王,但这事儿真假赵国自己最清楚,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他们压根就没做,也没胆子做!

    赵王是庸碌没骨气,但基本智商还是有的,何况他下面还有群智囊大臣提点呢,怎会想不到这根本就是新任秦王在推卸的罪责?但借兵勾结二王子的事情却是事实,想赖都赖不掉。

    所以不管如何,他们若是不想和秦国打仗,这个锅就必须背,这个罪就必须赔。

    赵王也不想背这个黑锅赔罪,可是他们又打不赢秦国